引言:
朱日和阅兵圆满结束,举国上下为威武的解放军自豪。 同样,“一带一路”作为未来几十年内国家层面的大战略,其影响也必将深远。战略从提出至今已近四年,对于年轻人,这是有幸参与国家发展的大机遇。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梳理“一带一路”主要的发展成果并思考其中的启发。
正文:
“一带一路”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。2013年9月7日,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建设倡议, 2015年3月由发改委、外交部、商务部联合正式发布文件,至此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正式成为国家战略。
一带一路战略到底是什么,这里先进行简要概述。
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构想是新时期我国大周边外交的重要战略布局,其形成与发展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,对我国政治、经济、外交、军事安全等全方位发展规划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。
1、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提出:近年来,我国经济高速发展、国力日趋强盛,与美国、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矛盾不断加深;与日、印、菲等陆海邻国冲突持续加剧。对此,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并实施“亚太再平衡战略”。通过与日、韩等国构筑海上岛链,对我国实施沿海战略围堵;通过与印巴合作“新丝绸之路计划”,对我国构建陆路包围圈;
同时,在对外经济发展上,一是欧美经济下滑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,中国出口遭遇疲态;二是美国努力绕开中国,推进TPP(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)和TTIP(跨大西洋贸易伙伴谈判)企图重新制定全球新的贸易规则;
国内方面,近年大规模基建投资,政府债务居高不下,同时产能严重过剩,实体经济连年亏损;且中国自然环境逐年下降,破坏环境发展的老路已不复存在。
在此形势下,党和国家站在安全保障和长远发展大局的基础上,根据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国家发展需要,提出了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构想。
2、“一带一路”战略:简单说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就是中国在新时期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,其重点内容是保障今后同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(地区)贸易畅通,其优先建设的是基础设施领域。一带一路战略,从国家战略层面上为我们从陆路、海路和西部、东部突破封锁围堵,为我国跳出欧美发达国家贸易保护包围圈,为加强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合作创造机遇。一带一路总共覆盖了100多个国家,覆盖人口约46亿人、经济总量为21万亿美元,分别占全球的63%和29%。
为推进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我国陆续建立了许多保障体系,包括:
1、发起设立“丝路基金”
2、发起设立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”
3、发起设立“金砖国家开发银行”
4、发起筹建上海合作组织银行;
5、发起筹建海上丝绸之路银行;
如今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推进近四年,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它的主要成果:
截止2017年6月30日,我国企业提供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359.6亿美元。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,共签订合同14576份,合同总金额2900.9亿美元,完成总营业额1783亿美元;
目前,中国企业已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,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近18万个就业岗位;
截止2017年5月,中欧班列共开行1000列,国内开行城市达到28个,到达欧洲11个国家29个城市;
同时,中国将设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,倡议建立“一带一路”绿色发展联盟。并与沿线55个国家缔结涵盖不同护照种类的互免签协定,22个国家单方面给予中国公民免签/落地签入境待遇;
中国承诺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奖学金新生名额,并为此设立“丝绸之路”中国政府奖学金;
预计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国将吸引沿线国家游客8500万人次,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。
那么,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对中国的企业有哪些机遇呢?
我们先看看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基本经济状况;
根据《2015-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》数据统计,全球140个主要经济体的全球竞争力得分(GCI)平均值为4.02(最高7)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中,在中亚地区仅哈萨克斯坦得分高于平均水平;东南亚地区半数低于平均水平,南亚地区仅斯里兰卡得分刚达平均水平;
根据亚洲开发银行评估,21世纪10年代的十年间,亚洲各经济体需要在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8万亿美元,在区域性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方面投入3000亿美元,才能使基础设施指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。
简单来说,一带一路沿线绝大部分国家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中国10到20年。换句话说,中国的人、财、物、技术都是占优势的可输出资源。
但目前,在“一带一路”的国家战略中,中国首先要抓住的机遇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。否则,再大的竞争优势也将被昂贵的运输成本抹平。
那么,在基础设施建设上,中国具备哪些竞争优势呢:
1、资金储备优势
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发展中国家普遍不具备充足的财政资金储备,据世界银行统计,2014年中国总储备达3.9万亿美元(包括持有货币,黄金,外汇等等)。
2、行业产能、技术等优势
以高铁基础设施为例,中国的高铁建设,其成本是国际水平的三分之一,但里程却占全球的48%。
根据ENR2015年排名,全球最大的10家工程承包商中,中国占据6席:
公司名称 | 2015年排名 | 2014年排名 |
中国中铁 | 1 | 3 |
中国建筑 | 2 | 1 |
中国铁建 | 3 | 2 |
中国交建 | 4 | 4 |
法国万喜 | 5 | 5 |
西班牙ACS | 6 | 6 |
中国电建 | 7 | 14 |
法国布依格 | 8 | 8 |
德国豪赫蒂夫 | 9 | 7 |
中国冶金 | 10 | 10 |
2015年 · ENR全球承包商业排名前十
3、人力资源
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,劳动力数量高达8亿,根据预测,2020年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将达2亿人,在全世界首屈一指。
随着企业走出国门步伐加快,大量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走出国门,参与世界各地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这都是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中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人才。
巨大的机遇,自然也潜藏着巨大的挑战,走出国门,企业将面对哪些风险?
第一、地缘政治方面,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处于亚欧大陆的核心位置,自然资源丰富,战略地位重要,历来是大国争夺的主战场。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要加强同东盟合作。被美国、日本等国家视为中国扩张对东南亚的影响力,这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对美日的既得利益造成冲击。
同时,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,国内政治纷争激烈,颜色革命和民主化浪潮来势汹汹,党派攻伐严重。近年,缅甸和泰国的政局经常变化,军政府和政党轮流执政,严重影响了一些双边合作项目的顺利执行。还有国家长期政治动荡,各种势力激烈争夺,恐怖主义横行,如伊拉克、叙利亚等国,内战与反恐战争同时进行,国民经济受到极大破坏。
第二、国家政治治理,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,传统的优势产业受很大冲击,原来的经济模式不能长期延续,国内宏观经济状况波动较大,处于社会和经济的转型升级中。且部分国家存在政治腐败,企业贸然进入,可能存在政商陷阱,导致投资失效。
第三、经营管理风险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与中国虽山水相连,但制度体制、意识形态、民族宗教、文化习俗多有不同,多方差异导致中国企业很难按照既定合约完成工期,甚至诸多不确定民族矛盾导致合约不能履行,经营管理失效。
第四、其它风险,包括汇率风险等等。近期几个大国为促进本国出口,纷纷采取了货币贬值手段,导致整个汇率市场发生大幅的波动,企业利润可能被汇率稀释。
总体来说,中国产能过剩企业,在未找到新增长点的情况下, 结合我国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布局海外走出国门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,但考虑到存在诸多不确定风险,我们需要结合实际,紧盯趋势,伺机而动,把握机会。